房天下 >资讯中心 > 市场 > 正文

文化与科技相融合 武汉文化创意或成支柱产业

经济日报   2013-10-07 08:53

[摘要] 武汉市依据老建筑改造的艺术社区,还有外滩里设计艺术中心和“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目前,东湖高新区已经形成了创意产业基地、光谷软件园、左岭产业园、华师大科技园、楚天传媒产业园等专业园区,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在北京的东北角,有一个由旧工厂改造而来的798艺术区,海内外闻名。由于它的存在,“798”这组本来寻常的数字,也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代名词。

文化与科技相融合 武汉文化创意或成支柱产业

位于南太子湖的武汉开发区文化创意园夜景

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同北京一样,几乎每个大中城市都面临城区工厂外迁,原址需重新定位的问题。这些城区里的老厂区需要更适合城市定位和发展趋势的新型产业。在此方面,无污染、低能耗、高科技含量的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先天的优势。同时,文化创意产业还具有产业辐射面广、带动力强、附加值高的特点,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因此,本版从即日起,推出《寻找各地“798”》系列报道,旨在探寻各地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先导,改造城市空间的独特经验和做法,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的带动作用,为我国城市化进程提供新的途径,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赢得新的空间。

古韵遗风老房子演绎新故事

作为湖北武汉市新的文化标杆项目之一,武汉创意天地“城市文创与人”体验馆在洪山区野芷湖畔揭开面纱。该创意园区总面积近39万平方米,包含了美术馆、艺术家工作室、艺术剧场、创意研发楼等10大功能板块,成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武汉版798”。像创意天地这样的文化园区,武汉还有很多。

武昌区东北部有一片古街区叫昙华林,古老的城墙、别致的江夏名居、哥特式的基督教堂、希腊神庙式的圣诞堂……,古韵遗风里珍藏着武汉的城市文脉,52处老建筑在绿树掩映下,散发出古朴气息。武昌区政府自2006年以来已投入1.3亿元,完成了昙华林西段名人名居、欧式古堡的修复和完善基础设施、综合治理等改造工程,形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园区总面积104公顷,已引进邓一光工作室、徐世鸣艺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汉绣、汉诗诗刊杂志社等众多知名艺术家和文化企业,昙华林也被湖北省命名为“美术街”。

当代著名艺术家周韶华感慨,“武汉三镇中,武昌的老地名数量最为丰富,历史最为悠久,也历史文化特征,保护昙华林文化街区,就是让后人能亲身游走在老武昌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中,了解武汉这座城市的深厚历史底蕴,激发热爱武汉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武汉市依据老建筑改造的艺术社区,还有外滩里设计艺术中心和“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

江岸区外滩里设计艺术中心汇集了曾获设计大奖赛总的顾泰旗等设计师,已有从事工程设计、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园林设计、艺术创意的20多家企业入驻。

“汉阳造”的创意理念来自张之洞。正在兴建的“张之洞与近代工业博物馆”总建筑面积约7000平方米,景观设计上体现武汉三水相会、九省通衢的地理特征和波澜壮阔的历史脉络。建筑形似方舟,漂浮在地平线上,寓意无论顺流逆流,都永远前进和奋斗。

博物馆的“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以前是824工厂、国棉一厂等老厂遗留下来的厂房,现在大都改造成了绘画、摄影、设计等工作室,注册资本过千万元的大型文化企业已有5家,就业1.52万人。入驻此地的武汉致盛文化创意产业公司负责人介绍说,园区改造保留了浓烈的工业文化气息,交通优势和闹中取静的优美环境也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绝好的处所。浓郁的文化气息,每天都吸引着不少人过来参观。

提档升级文化与科技相融合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金元浦在武汉调研文化产业时,通过剖析文化创意案例,提出了“产业升级换代”的概念,并强调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走文化与科技相融合的道路,是武汉文化创意产业的鲜明特点之一。

2012年5月,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获批“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武汉文化科技创新研究院、长江数字文化产业园等14个总投资额达555.4亿元、预计年产值近600亿元的文化创意项目落户东湖高新区,为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提供战略性研究,并为创意作品提供推广平台。

武汉文化体制与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吴天荣介绍说,目前,东湖高新区共有文化创意企业630多家,2012年文化创意产业总收入450亿元,同比增长34%。现有动漫游戏企业近200家,涌现出江通动画、银都文化、超级玩家、博润通等一批知名企业和《家有浆糊》、《木灵宝贝》、《闯堂兔》等一批作品。动漫企业总产值达26.8亿元,动画片年制作能力达2.5万,动漫产业已成为武汉文化产业有生力量。

目前,东湖高新区已经形成了创意产业基地、光谷软件园(小区网 论坛)、左岭产业园、华师大科技园、楚天传媒产业园等专业园区,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初见成效创意或成支柱产业

推动文化产业快速规模化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的产业链,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拓展以文化创意园区为主要形式的集群化发展。吴天荣说,近年来,武汉市文化创意园区发展初见成效,显示巨大潜力,代表了新时期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

在总结武汉文化创意产业特点时,武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述永认为,丰富的人才储备和水资源是武汉文化创意产业长期发展的动力。武汉高校云集,高层次人才数量庞大,这一人群是文化创意发展的源泉,而武汉地处大江大湖之间,深受楚文化的熏陶和影响,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具有先天优势。

目前,武汉市已形成了“以东湖开发区为核心,以中心城区为主体,以远城区为依托”的文化创意园区空间布局,产业发展态势良好,重要行业优势明显,全市已有创意设计机构500余家,包括光谷数字创意产业园、洪山创意大道、古田“江城壹号”、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在内的创意产业园50多家;文化创意产业企业近万家。

李述永表示,“十二五”时期,武汉将致力于打造区域性文化创意基地,积极打造数字出版、下一代广电网络、动漫网游、研发设计、文化地理、科技会展、数字演艺、数字旅游等10个优势集群。预计到2015年,武汉市文化创意产业收入达5000亿元,实现增加值1200亿元,力争占GDP比重达到10%,成为该市支柱性产业之一,形成100项居国内领先水平的自主创新成果;到2020年,文化创意产业收入达1万亿元,产业增加值3000亿元,占GDP比重达15%左右。

创新城市创新文化

武汉的文化创意产业,虽然园区多,面较广,但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现象,有的甚至一味追求摊子大,无实质内容。

记者认为,创新武汉,关键在于创新文化。什么是创新文化呢?就是规范、理性、多元、和谐的文化氛围。文化的创新在于文化自觉,需要更加注重培育市民对武汉文化的认知意识和参与文化的积极性。武汉现在的文化创意园,大多是文化圈子内的交流与欣赏。其实,不妨组织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与市民交流、互动,培育“新武汉人”的文化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文化氛围。如果条件成熟,还应该尝试创意施政或“地方文化新政”,积极组织力量研究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文化发展战略,有针对性地探索“地方文化新政”,告别片面追求政绩的“GDP文化”、破坏环境吃子孙饭的透支文化。同时,还需要重视走出去、引进来,积极学习北京、上海、江浙、广东等地区先进的文化理念,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和商务活动。

追求创新文化,符合区域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给予了武汉文化更新的机遇。在此寄语武汉:融汇中外优长,整合古今文化,实现文化崛起,共建“美好家园”。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武汉房天下官微

有专业有态度有房源有优惠
相关知识 更多>>
新闻聚合 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 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318041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