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 市场动态 > 正文

七成央企涉足房地产 国资委态度暧昧回避重组

房天下综合  2010-01-09 09:29

[摘要] 1月7日,记者从国务院国资委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工作会”上了解到,央企全年营收总额预计将超过12万亿元,利润总额将超过7500亿元。也就是说,与去年相比,考核央企的关键指标均全线飘红。专家向记者直言:央企翻红,房地产业功不可没。而对于央企进军房地产,国资委的态度显得有些暧昧。

经过一年的鏖战,央企的主要经营指标,在同比下降的通道上终于划出大阳线。

1月7日,记者从国务院国资委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工作会”上了解到,中央企业全年营收总额预计将超过12万亿元,利润总额将超过7500亿元。也就是说,与去年相比,考核央企的关键指标均全线飘红。

《华夏时报》记者在获得上述消息的同时,还从社科院“2009/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课题组某核心成员处获悉,受益于4万亿元投资及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1-10月,央企中涉及建筑业的利润总额累计同比增长44.5%。基于此,这位专家向记者直言:央企翻红,房地产业功不可没。而对于央企进军房地产,国资委的态度显得有些暧昧。

七成央企进场

1月6日,海南省省长罗保铭在国新办告诉记者,海南自发布国际旅游岛建设计划以来,就有包括央企在内的众多企业,进驻海口、三亚等地,发展与旅游业相适应的宾馆、度假村、海景房等房地产项目。

为避嫌,罗省长表示不便透露企业的名称,但记者了解到,目前至少有中国中铁、国电、远洋、中海等央企活跃在海南的房地产市场上。尤其是中铁集团,在2009年12月15日,其下属的中铁置业在三亚市迎宾路一块112亩的土地竞拍中,以1500万/亩的价格造就了海南新地王。

中铁的更大目标在2011年。按照发展规划,到2011年,中国中铁房地产业务板块收入要达到225亿元,进入房地产企业前10名;到2016年,集团房地产业务更要进入行业前5名。

中国中铁进入房地产行业时间并不长,但它在半年报中披露,截至目前,处于开发阶段的项目占地面积已高达1200多万平方米,总建筑开发面积则为1700余万平方米,这个数字让业内人士很是吃惊。

“房地产行业的丰厚利润,正是中国中铁等大型央企愿意进入的原因。”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连续6年担任“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主编的牛凤瑞,向本报记者表示,正是由于中铁置业这样的央企参与,成全了自己,也“惹火”了中国的房地产。

有关数据显示:当前国资委分管的129家央企中,逾七成企业涉足房地产业。其中,保利、远洋、华润、中房等以地产为主业的有16家,而多达80余家的央企,在辅业中都含房地产,他们的主业来自钢铁、冶金、医药、农业、粮油、化工等行业,这些企业原本和地产关系不大,但都日渐加入到拿地大军行列。

从央企近年利润发展变化来看,其总体净利润开始出现明显的下降。而在主营业务利润下降的同时,有报道称,在央企去年二、三季度的中,竟然有三成来自辅业房地产。

辅业的带动作用究竟有多大?记者多方求证尚无权威说法,但牛凤瑞援引一份资料:中国建筑2008年房地产开发业务营业收入占比仅在9%左右,却依靠22%左右的平均利润率,贡献了48%的营业利润;中国中铁以占公司总收入1.7%的房地产业务,贡献了8.6%的营业利润。

有消息称,中国建筑将要把房地产业务的利润贡献比例提升至60%;而中国中铁,则立志要进入房地产行业5强。

虽然中铁、中建只是个案,但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来源,出现了较大增长,仅去年上半年就达到28639亿元,同比增长28.7%。而中国为应对金融危机所拨出的4万亿投资,绝大部分都进入了央企或地方国企。而进入央企的大量资金,相当的一部分被企业移花接木,投向房地产领域,这就有了“地王”新纪录,频频央企造。

武汉新“地王”昨日诞生 欢乐谷将落户东湖

调控重拳难阻"地王"专家指楼市不缺调控缺执行

武汉等地两年六成地王遭退 明年退地潮或加剧

疯狂楼市"好戏"不断 小小县城居然拍出了地王

今日快讯各方观点】 【图片新闻】【娱乐地产】【新闻下午茶】【搜房观察

房地产“救驾”

央企“不务正业”,说到底是奔“钱途”而来。

来自专业研究机构的报告显示,去年上半年各月成交排行前十的商品房开发地块中,六成的高价地块,均有央企背景的企业站在后面。其中,保利、中化方兴、中海地产、中粮地产、招商地产等央企的表现最为抢眼。

就拿中化方兴来说,其母公司为中化集团,近半年来,集团的主业中除了房地产,其余的如农业、能源、化工等都不景气。去年一季度,化工行业普遍亏损,中化下属上市公司中化国际,经营的大宗商品橡胶、焦炭、铁矿砂等受到了明显影响,利润水平不及往年的1/4。相比之下,中化方兴的房地产业务迅速发展,中化集团资产规模约1000亿元,按照国资委核定央企主业的标准,该集团房地产业务资产规模应在集团总资产的1/5左右,但近一段时期以来,母公司不断将资产注入方兴地产,这就有了2009年6月底,中化方兴以40.6亿元的天价,将北京广渠路15号地摁入账下。

更多的场外央企,开始对房地产行业“虎视眈眈”。

一位近期打算在地产界淘金的央企董事长表示,在传统的制造领域,企业想获得利润十分困难,而进入房地产,企业不想获得利润都十分困难。“所以,我们计划将房地产定为公司的第二副业,计划做大这块业务。”他表示。

不久前发布的“2009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通过对国资委钦定的央企开发商进行业绩评测,发现即使是业绩居中的企业,在房地产领域也战绩不凡。如华润置地,2009年轻而易举地完成了200亿元的销售目标,而上一年的营业收入还不到这个数的一半。

报告还对企业的盈利性、成长性等指标进行分析,认为央企地产企业的净利润率,甚至高于所谓的行业标杆企业万科。万科地产2008年的净利润同比下降16.7%。而央企出身的保利地产,当年实现营业收入155.2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50.35%;中海地产的全年净利润率,也远在万科之上。

关于央企地产的盈利能力,记者从财政部的网站上也能得到印证。据财政部发布的消息,2009年1-11月,央企中烟草行业利润出现下滑;石油、钢铁、煤炭、有色等行业利润降幅趋缓;电网企业和铁路运输行业减亏明显;相比之下,施工房地产、建材、汽车等行业,利润大幅增长。

“在实体经济没有完全恢复的当下,央企将房地产作为一种产业布局,对企业、对出资人都有好处。”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表示,由于央企手上一般都握有重金,也有很低廉的融资成本,这些钱如果被放到主业上,很有可能亏本,放到房地产上倒可以赚钱。陈国强也以华润置地为例,华润置地的红山世家项目,售价已经从去年年初的1.8万元/平方米均价上涨至2.4万元/平方米,价格达到了3.5万元/平方米,不到一年,溢价幅度近100%。

“产业布局只是一个说辞,房地产的暴利才是央企不愿离开房地产的真正原因。”北京国融大通总经理李智慧博士说,在制造业过剩,主业经营并不良好的情况下,央企通过高达100%以上的土地溢价参与地产开发,目的或是加大土地储备加快从股市圈钱,或是从高房价中获益,“实现堤内损失堤外补。”

国资委“纵容”

央企挟巨资北上南下,制造一个又一个地王,业内外对此颇有微词,但大管家国资委却态度暧昧。

“国资委最近对央企房地产业务的整合重组,给我的感觉是放缓多了。”李智慧注意到,包括2009年在内,在已完成的央企重组案和主辅改制案中,除中房集团获得过华能房产的业务划拨外,其余企业均无动作。

去年早些时候,李荣融在央企负责人会议上表示,国资委将加快推进中央企业的联合重组,清理亏损企业和非主业板块。李荣融的讲话中,提到了电力、军工、煤炭、钢铁、电子信息等行业,却只字不提房地产。

央企房地产业务的整合重组,似乎成了国资委刻意回避的话题。而在两年前,李荣融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表示,将房地产作主业的央企不会超过15户,相当的一部分只作为过渡,其余的重组、退出是必然。

实际上,整个2009年,国资委为实现“保增长”的目标,对于涉房央企的整合重组或主辅分离,监管力度并不大。国资委对这项工作的模糊表态,纵容了众央企在房地产市场上乐此不彼。

“目前国资委也处于两难境地。”陈国强说,对于央企房地产业的重组,国家一直有硬要求,一些原来不做房地产的央企现在进入这个领域,不但是高地价推动高房价,而且给结构调整和房地产业的重组,带来很大的困难。

对央企大举进军房地产,虽然国资委态度暧昧,但是央企与房地产业“闪婚”,隐忧依稀可见,尤其是去年10月以来,随着楼市“价升量跌”现象的出现,对央企来说不是好事。

以北京为例,尽管目前的房地产价格仍然在上涨,但交易量则在持续下滑。去年8月份,北京期房住宅成交量环比下降了8%,但新盘开盘均价却较去年4月上涨了4000元/平方米。

有数据显示,央企中仅母公司和二级企业设立房地产公司的房地产资产总量,目前已高达1800亿元人民币。这些央企半道上进入房地产行业,一旦房地产价涨量跌酿成拐点,对于高成本拿地、缺乏专业操盘经验的央企可能更加凶险。

国资委当然也意识到这一点,为此,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1月7日对来京出席“经营业绩考核工作会议”的央企负责人发出警示,要慎重进入房地产、期货和股市等高风险领域,已经进入的,要规范程序、严格考核。(华夏时报)

延伸阅读》》》

"钱太多只好当地王"明年央企或退出地王之争

2009年的中国土地市场,一个叫“地王”的词语刺痛着人们的耳膜。而“地王”抬高房价、面粉贵过面包价的状况也让人们对“地王”恶评如潮。况且今年的“地王”与往年还有一个的不同:至少一半以上的“地王”被有央企背景的房地产公司拿去。

对于央企如此插足地产市场,北京联达四方房地产经纪公司总经理杨少锋认为:“央企争抢地王不但推高了地价,而且还会对民营房企与大众产生一种暗示作用,那就是土地和房价还会继续上涨的预期。这样民企也就参与到了地王争夺战中,进一步抬高地价。有央企背景的房地产公司拿地通常不顾成本,即使最后卖不出去,也可以通过一些方式卖给自己的母公司。而这种不顾成本的抢购行为显然扰乱了房地产市场的正常秩序。”

杨少锋甚至认为,今年如此高的土地拍卖价格已经产生了非常大的泡沫,而明年土地市场的这个泡沫很可能就会破裂。

“根据我参加的一些部门会议了解到的情况,中央已经确定明年要加大治理囤地的力度,控制央企争抢地王,土地市场的走势将趋于平稳。”

市场回暖 “地王”身影频频出现

人们常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而随着地产行业寒冬的终结,地产商们期盼已久春天终于到来了。也就在这个时候,消失一年之久的地王身影又开始悄悄的浮现在人们眼前。

5月13日的上海,A股上市公司绿地集团经过激烈竞拍,以12亿元的总价格将上海徐汇区斜土街道107街坊收入囊中,拉开了今年的“地王”大幕。几天之后的5月21日,富力地产在北京的土地拍卖会上,以10.22亿的价格拿下广渠门外10号地块,成为北京实施招拍挂制度以来成交单价最贵的土地。

如果说5月的“地王”还是偶露峥嵘没有引发人们注意,那么6月的“地王”们则赚足了人们的眼球。

期间,中央的经济会议表示将继续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而国务院还在5月27日公布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的调整结果,其中普通商品住房项目投资的资本金比例从35%调低至20%。

当时就有分析人士指出,资本金比例的松动,实际上是对开发商最为“对症下药”的“拯救”,自有资金比例降低后,也就意味着开发商的贷款门槛更低,可以用更少的资金贷到更多的贷款,从而增强企业的信心。而从结果来看,这些政策的出台确实是给各大房企的一针强心剂。

央企疯抢 “地王”的时代

在两家不知名的公司拿下北京两处“地王”后,另一个在后来引发非常大争议的问题开始出现,即央企争抢“地王”。其中成都中泽置业、中化方兴分别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与中化集团下属的子公司。而中化方兴拿下广渠路15号地,也预示着央企积极拿地序幕的开启。

虽然,国土资源部在8月24日和9月1日一周内连发两文表示要从重治理开发商囤地。但严查囤地的信号并没有浇灭地产商与央企拿地的热情。

而进入12月以来,虽然中央经济会议结束后,针对房地产市场过热打出的一套组合拳,但地产商拿地的热情却并未消退。其中明年土地首付款提高到50%的要求更是刺激开发商在该政策落地前充分利用现在宽裕的资金,土地市场再次掀起抢购高潮。12月3日中建国际联合保利兴分别以17.2亿、14.7亿、16.1亿的价格包揽奥体公园南区3号地、4号地、5号地,远东新地也以48.3亿打败保利龙湖等近20家房企拿下亦庄新城地块,溢价率高达467%。

明年央企或退出“地王”之争

不过,央企在下半年疯抢地王的现象在年末貌似出现了一丝松动。11月以来,央企争当“地王”的现象明显减少。其中在被誉为“中国拍”的广州亚运城地块,由保利、万科、中海组成的国企联合体与富力、碧桂园、雅居乐组成的民企联合体不期而遇,结果经过几番争夺,在年内市场上几乎战无不胜的央企们最终缴械投降,富力、雅居乐、碧桂园组成的民企联合体则以总价255亿元的天价取得中国新“地王”的开发权。

不过,对于这次央企没有竞拍成功,一位信托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上级对今年央企疯抢“地王”的现象已经不甚满意,这次广州亚运城地块竞拍前就已经给各大央企打过招呼,要求他们慎重行事,不要再充当“地王”。

而如果此事为真的话,那么明年的土地市场肯定将不会出现今年这么疯狂的局面,土地的价格也将趋于平稳,对于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无疑不是一件好事。(证券日报)

延伸阅读》》》

央企各地继续制造地王 南京一月内三次刷新纪录

综合中新社、重庆晚报报道 金鹰、金基、金絮丰,这三家“金”字辈的企业成为前天南京河西专场土地拍卖会的大赢家,3幅位于所街的商业及住宅地块均“名花有主”,总成交金额高达35.5亿元。

其中关注的所街7号住宅地块经过30回合大战,拍出了22.2亿元的价格,楼面地价更是高达每平方米7992元,双双创下今年南京土地市场的新高,而拿地的金絮丰地产则是大型国企华润旗下的—家子公司。值得注意的是,南京“地王”—个月内已经三次被刷新,而且拿地的都是国字头的房地产开发公司。

而在重庆,主城区土地再掀拍卖高潮,6宗土地吸引了30家企业参与,720亩土地最终拍得47.93亿元,溢价约27.17亿元。此次拍出的三个大宗地块,楼面地价都在2400元以上。业内人士称,地价如此之高可能推高房价

央企保利地产此次胃口,将九滨路黄家码头附近约72亩地块吞下。该宗地块保利地产以5.9亿元竞得,溢价24188万元,增幅约为69.5%。地面单价达820万/亩,楼面地价达到2733元。业内人士称,该项目建成后的均价要在7000元左右才有赚。“目前开发商不计成本地拿地,显然是寄望于房价的上涨。”

央企如此砸钱买地,究竟是为了什么?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朱宪辰教授表示,除了追逐利润之外,同时也是完成国家赋予央企的任务。他说:“宏观调控要求刺激内需,央企肩负着宏观调控,要把经济再拉动起来,保八破八的任务。”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央企频繁刷新“地王”记录,最直接的影响是抬高周边的楼价,加重了老百姓购房的压力。

央企拿地王好比是醉酒驾车

SOHO中国老板潘石屹将央企拿地与最近发生的多起车祸酿成的悲剧进行类比称,“有相当一部分车祸是喝酒造成的。有人为了一时的高兴,没有为自己的健康和别人的生命着想,市场也是同样的◇逻。有些企业为了短期的利益,在制造泡沫,从长期来看泡沫一定会破的。”(武汉晚报)

郎咸平博文调侃央企:钱太多了只好当地王

鉴于近期一线城市地价过快上涨、“地王”频出的状况,业内人士认为,应在保持土地市场健康平稳发展的前提下控制地价飙涨,为此应进一步加快推地,稳定供应预期,同时要完善供应、出让方式,此外还要对国企重金拿地的现象密切监控,适当减弱土地市场的虚拟资本因素。

进入“门槛”抬高一线城市土地集中度加大

近日,土地市场成交价格纪录不断告破。9月30日,绿地集团以72.45亿元的天价摘得上海徐汇区斜土街道107街坊龙华路1960号地块,这是今年以来最贵的土地。此前的“地王”称号属于上海普陀长风生态商务区长风6B(B6)、7C地块,由中海地产以70.06亿的天价竞得。面对这些天价地,一些开发商开玩笑地说:“太猛了,一般的开发商根本玩不起!要买这么贵的土地,只有回去先开银行。”

某知名港资房企在上海开发过多个大型楼盘。楼盘销售加上银行授信,使公司目前可以动用的现金超过100亿元。不过,该公司于6月、7月先后竞拍长宁区周家桥街道91街坊地块和青浦区赵巷镇地块,均告败北,其报价均比最后的成交价低20%左右。今年以来的两次失手,让这家房企的高层十分意外:“这在以前是很少见的。没想到土地市场的门槛已经抬得这么高!”

中指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8月,北京、上海、广州等10个重点城市中,有九个城市住宅用地成交溢价水平高于去年同期水平。该研究院向记者提供的统计图显示,今年4月以前,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成交土地溢价率大致在40%以内,进入6月后地价飙涨,溢价幅度至8月时均接近乃至超过100%。

随着门槛日高,一线城市优质地块正加速集中于少数大型房企之手。今典投资集团董事长张宝全说:“现在,你要在北京做房地产,哪怕是在四环以外拿块地,起码也得4、五个亿,否则你是很难能进场的;土地市场已画了一条线,一些实力在几百万、数千万的公司都被‘洗’出去了。”

土地市场“国进民退”国企频成“地产大鳄”

戴德梁行华东区综合住宅服务董事伍惠敏说,今年的“地王”跟2007年相比已大不相同:2007年拿地的还以民企、外企居多,但今年已是国企的天下。当众多民营开发商被迫退出市场之际,正是各类国企纷纷进场之时。

今年以来活跃在土地市场的国企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保利、华润、绿地等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地方国企或央企,另一类是中化集团、中电集团等大型工业国企集团,房地产已成为其重要的“副业”,这两类企业的共同特点是:资金雄厚,在信贷融资领域较其他企业更具优势。8月4日,国家统计局网站刊发文章,特意提到当前很多纺织企业、制药企业等高价拿地杀入房地产行业,其产业结构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令人担忧。日前有财经媒体报道,当前国资委分管的百余家央企中,逾七成企业涉足房地产业,其中以地产为主业的有16家,辅业包含房地产的则逾80家。虽然上述数据准确与否尚有争议,但“国进民退”恰是目前房地产市场一个不争的事实。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企业制度室副主任余菁撰文认为,作为一个竞争性领域,房地产行业并不太适合国企尤其是央企大举介入;但房地产又是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对金融支持的依赖度高,这又为国企在其中“有所作为”埋下伏笔。业内人士还认为,国企的大举进场、重金出手对地价起了一定的助推作用。房地产业这一现象对后市利弊几何,尚有待观察。

加大供地量稳定市场预期

位于上海郊区的青浦区赵巷镇在2007年和今年7月,先后诞生了两块“地王”,两地块每平方米楼板价分别高达1.07万元和1.45万元。两块“地王”的产生都有些“突然袭击”的味道:较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推地,偶有好地上市,便遭到开发商激烈争抢,地价由是飙升。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副总工程师蔡顺明认为,“地王”的产生是个偶然现象,原因之一就是当地土地供应短缺,“土地供应不足,推地缺乏系统性,无奈‘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不利于稳定供应预期,也易使地价被非理性地推高”。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顾云昌表示,楼市平稳的关键还在于土地供应,每个城市需要有滚动性的土地供应计划,通过预计需要多少楼盘量来推地,保持相对稳定的供应节奏,通过增加土地的供应来平抑过快上涨的房价、地价。另有一些业内人士提出,“一刀切”的直接的行政控价手段并不可取,一线城市加快土地供应才是当务之急,但对商品房用地和保障房用地的供应要“双管齐下”,不可偏废。

据蔡顺明介绍,今年上海将对历年积累下来的“批而未用”的1077公顷住宅用地进行分类处置,对已具备开工条件但因开发商原因而未开工的土地,将加大督促和处理力度。此外,上海还决定建设6大保障性住房基地,以及以中低价商品房为主的9个大型居住社区,分别位于嘉定新城、青浦新城、南桥新城、临港新城等,这15个住房基地的建设用地总面积将超过60平方公里。

增加供应“提前量”完善出让方式

开发商嘉禾实业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刘飞说,房地产企业最烦恼的事之一,就是不知道土地会在什么时候、以怎样的底价推出,尤其是在一线城市,企业都盯得很紧,但谁都不清楚价格会怎样,“于是大家只好‘蒙’,出来一块地,就一齐争抢”。他说,如果大家打的都是“无准备之仗”,市场就必然充满偶然性,土地价格就容易在短期内被非理性地抬高。

蔡顺明介绍,上海下半年将试点实施土地出让“预申请”制度,土地管理部门将提前公示半年或全年的供地计划,以便于开发商有针对性地制定拿地方案。此外,还将公示土地开发涉及的环保、消防等多个部门的相关意见。对公示土地有兴趣的开发商,承诺合适的价格,便可以直接和土地管理部门进行“对接”,进入“预申请”。土地管理部门随后将根据申请企业的多少,决定土地是挂牌、拍卖还是招标。这种做法如果可行,无疑值得借鉴。

此外,长期调研楼市的上海市政协人资环建委员会最近还在一份调研报告中建议,要改变土地“招拍挂”中“出价高者”中标的简单办法,采用对规划、设计、环保、配套、房价等综合评估体系,从而使土地出让价降到适当价位。

严控“虚拟资本”防止市场“虚火”

上海房地产专家蔡为民说,防止地价飙涨,还应警惕上市房企中“地市”、“股市”互推互涨的现象;上市房企利用“地王”题材炒高股价、融资获利,既进一步抬高了房价和地价,也把银行、股市甚至地方政府一同拉进场内,某种程度上说,“土地资本化”比“商品房资本化”更具风险,“一旦房价和地价掉头向下,资本早晚会退出,地市、股市‘循环互推’的过程就会中断,楼市泡沫一旦破裂,开发商、股民、银行甚至地方政府都可能被套牢。”

在台湾有过多年房地产业经历的蔡为民介绍了台湾楼市的教训。1989年前后,在美元的压迫之下,台币迅速,大量热钱进入,不少上市房企接连买地、囤地,做高股价。1992年全球经济衰退、股市暴跌,台湾楼市也遭崩盘,价格下跌超过40%,很多上市房企倒闭,导致台湾楼市持续低迷10多年。专家建议,应密切关注资本市场对国内土地市场的渗入,必要时需建立政策“防火墙”。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在署名文章中指出,应该扩大国有控股企业资本分红的范围与比例,扩大国有控股企业(包括非上市企业)国有股有计划减持套现,同时弱化国有大企业“资金充裕-投资房市-赚钱-再扩大投资房市”(的循环),从而减少出现国企中标“地王”、虚拟资产市场膨胀、经济结构恶化等现象。(来源:经济参考报)

郎咸平博文调侃央企:钱太多了只好当地王

被称为“郎旋风”的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昨日发布新博客,对“央企成为新地王”的现象极尽调侃,并称两笔资金冲击楼市后,通胀将难以避免。

“同情”央企:

巨额信贷怎么花得完

今年6月底,央企中化集团旗下公司以40.6亿元的天价击败潘石屹领衔的SOHO,夺得北京广渠路15号地块,为“央企进军房地产”添加了新的注脚。

“如果是过去的话,我肯定会稍微批评一下中化集团,但是现在我不会了。”在一篇名为《中国经济回暖与华尔街的阴谋》的博客中,郎咸平不无戏谑地说:“把中化集团的财务报表打开一看,我发现中化集团手中有245亿元的银行信贷,哎呀,非常地同情他!好不容易才花掉40亿元,我都替他烦恼还有200多亿元怎么办,我为他烦恼得最近都睡不着觉。”

郎咸平进一步解释说,信贷资金主要流向了国企,但国企不敢投实体经济,“他们除了炒股以外,手上这么多钱,就会炒地皮。”调侃潘石屹:

只有他认真计算成本

郎咸平随即话锋一转,又提到了潘石屹:“我觉得潘石屹同志特认真,每一次举牌之前,都要详细计算成本效益,在场就他一个人在算,国企没有人算,他精心测算之后,很谨慎地举了一个牌,国企看他一举牌马上举得更高,所以潘石屹说他遭到了‘围剿’。”

郎咸平表示,地王现象刚开始是国有企业在推动,现在则是有大量不知名的民营地产公司卷入这场战争,以天价中标。“看到别人赚钱了,这些民营地产公司也按捺不住了。”

事实上,早在今年7月初,潘石屹也以网上发博的方式表达了对“央企当地王”的不满。潘石屹表示,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国家发了大量的钱,银行也放了大量的款,但产能过剩仍是全球经济的主流,“这些钱不可能再去投资建电子厂、建化工厂,只能投到房地产,购买土地。”分析楼市:

两笔资金冲击楼市

在博客中,郎咸平还分析说,目前有两笔资金进入楼市:一是制造业资金,二是避险资金。

“这两笔资金进入楼市都是冲击高端楼盘,这就是为什么这一次回暖是高端楼盘拉动的原因,这是最不稳定的。”郎咸平说,有一个现象让自己更为担忧,“在这一波楼价上涨过程中,财富进行了重新分配,这是通货膨胀不可避免的表征。”

与郎咸平上述说法正好相反,目前许多经济学家都认为,通胀的威胁并不如想像中那么大。(来源:新闻晨报)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武汉房天下官微

有专业有态度有房源有优惠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